咨询次数:1 次
咨询费用:300 元
案例类别:多动症
运用的技术:认知疗法
— 案例简述 —
男孩,8岁,由母亲带来工作室,母亲说:“孩子上二年级,班主任根我私下说,你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孩子母亲焦急,带过来让我们看看,希望提供一些后续的指导意见。——Psy525.cn
— 咨询经过 —
主要情况描述:
孩子上二年级,老师说孩子在学校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特别好动,这里动动那里碰碰,不会遵守课堂纪律、好像一刻也不能停歇下来,老师很是头痛,同学们都说孩子属猴的、同学家长也经常向班主任投诉同学影响了他们学习。
孩子在等候室,见到孩子,孩子很有礼貌说老师好。但是始终不敢跟我眼睛对视,一对视,他的视线立马躲开。
主要队陈述由母亲来代述。
咨询过程简要:
咨询师:孩子这种情况出现有多久了?
母亲:好像三岁多时候就有了,当时孩子好像很活泼的样子,我们以为是这个年纪儿童正常的现象,男孩子嘛,有几个不顽皮的呢,我们也没放在心上。
咨询师:上幼儿园时间呢?程度加重了吗?
母亲:上幼儿园时候也是这样的,经常抢小朋友玩具,有家长找过我,说孩子经常在幼儿园欺负他们家孩子。和同学关系也不好,好像也没有几个玩的好的同学。发现我家孩子不懂的如何和小朋友交往,他打跟小朋友打招呼的形式很奇怪,直接跑过去拉别人一把,或者推别人一把,小朋友都推地上了。跟我们也一样,想要一个东西,不会说,而是直接把我拉到东西跟前,要我拿给他。我们当时就觉得我们小孩有点怪,但又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咨询师:能谈谈上小学后到这段时间的情况吗?
母亲:上小学后,我和他爸爸发现,我们家小孩特别怪,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其实他心里也喜欢跟小朋友玩,可是玩不到一块,玩一会就动起手来,经常打架;儿子后来就经常说,不想跟他们玩了;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过家家,别的小朋友会扮演爸爸妈妈,我们家小孩不会玩。上小学后,感觉我家儿子有点古怪,有时候老是盯着一样东西发呆,要么在房间里面机械性的走来走去。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不像别的男孩子喜欢打球、运动什么的,他就是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咨询师: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
母亲:还可以,中等水平。
咨询师:孩子开始学说话、开始学走路你们感觉有异常吗?
母亲:没有呢,我们觉得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没有什么不同。
母亲:。。。。。。。。。。。
。。。。。。。。。。。
咨询师:哦哦。
母亲:老师,您认为我孩子,有多动症吗?
咨询师:您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我倒是有一些怀疑是阿斯伯格症。
咨询师:我们来分析分析:
1)从多动和注意力来说:
两者均可自幼不分场合好动,但阿斯伯格综合征对感兴趣的事物可持续注意和关注,甚可痴迷,其多动偏于漫无目的,课堂上可安静看自己的书或“发呆”,也容易课堂上擅自离席,但较少干扰他人,不会搞“恶作剧”;ADHD任何场合都难于安静下来,注意力始终短暂,尤其容易“人来疯”、上串下跳、兴奋不已,多动兴奋有一定诱因和行为目的,课堂上较少离席,但喜欢“恶搞”和骚扰他人。
2)从社交方面来说:
阿斯伯格综合征具有持续的社交困难,多动症的孩子可有限交少数朋友(好与顽劣孩子或差生为伍),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有交友愿望,但缺乏交友技巧,用不当方式招惹对方,对幽默讥讽理解困难,不会开玩笑,容易遭讥笑和排斥,显得孤立;而多动症的孩子倾向霸道和攻击,他人退避三舍,不敢招惹,但能理解幽默和讥讽,懂得开玩笑,有一定的朋友圈。
3)从社会行为来说:
阿斯伯格综合征行为偏幼稚,社交策略缺乏弹性,发表意见过于执白,不会“玩心眼”,有时显得傲慢无理,不大懂得遮羞或掩饰;多动症孩子虽然行为冲动,但可根据情景有限控制情绪与行为,能察言观色师长脸色,懂得“见机行事”,较阿斯伯格综合征更会“玩心眼”,不大会显示傲慢,懂得遮羞和掩饰。
。。。。。。。。
咨询师:您对照一下我讲的三点主要区别,您孩子其实还真不是学校老师所说的多动症孩子呢。
母亲:好像确实是这样。
母亲:医生那应该怎么办呢?
咨询师:由于我也只是对孩子的情况做推断,不能确诊。您需要去医院心理科去做一下量表检查,以做辅助诊断。先去医院看看,后面告诉我具体的情况,我们来商量一下怎么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大概率是以行为训练、教育训练为主,有需要的话,我到时候可以帮助你做后继的行为训练干预或者帮你做引荐。
母亲:好的好的。
一周后:母亲告诉我医院诊断结果:“阿斯伯格症?“” 。虽然依然缺乏充分的诊断依据,但是我们都在有所怀疑。
我们约定先对孩子进行行为方面的训练并且给孩子做了医生转介。——525心理网
— 经验感想 —
1)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抽动障碍很容易混淆,难以做鉴别,有的症状不明显,导致很容易忽视和发现。
2)今年来,阿斯伯格综合症在儿童队发病率很高,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人对此有一些概念,有一定印象,但是依然不足以敏锐的发现和判别。
3)心理咨询师也需要掌握足够多的精神病学内容。恰当判断自己处理的权限和能力范围。适当处理来访者的转介。
4)希望社会各界多普及孤独症、阿斯伯格症、多动症、抽动症、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等常见儿童精神发育障碍的知识普及宣传。早发现、早做处理。——525心理网
616次浏览查看最近访客于2022/10/3 13:15:03更新
您可能感兴趣的经验
525心理网,您身边的心理健康专家!
搜索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psy525_cn)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