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次数:2 次
咨询费用:600 元
案例类别:人际沟通
运用的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 案例简述 —
这是一个熟人介绍的求助来访,来访者为娇娇和她妈妈,娇娇为五年级学生,妈妈是全职在家。第一次为电话咨询,全程为妈妈描述。妈妈说,娇娇有一个朋友,情绪极度的不稳定,但极度想要和娇娇做朋友。但当娇娇受到表扬或考试比他优秀时,就会嫉妒发怒,嫉妒老师的不公平,说娇娇只是幸运或是直接在班级上大哭,这样以来引起其他同学的误会,任务娇娇欺负了她。然后,班上其他同学可能会说娇娇,这样会让娇娇有负面情绪。到后来,娇娇回家会反应,那个同学总是模仿她,她穿裙子,那个同学第二天也必定穿裙子。她去商店买了一只个性的笔,那个同学也必须要有,即使附近的商店都没有货了,那她也会让她妈妈全程搜索,一定要买一只一模一样的笔才罢休。这也让娇娇非常的不舒服。
本来妈妈也有一定的家庭教育训练背景,会疏导开解娇娇。比如告诉她,同学在班上大哭,不是她的问题,没必要难受,如果这个人会让你不开心,那你就离她远一些就好啦。或者是给娇娇讲,你买的东西不是定制款,独你一份,别人也可以拥有。你同学想要学你,那证明她认可你,觉得你眼光好啊。如此之类的沟通,也平复了娇娇的情绪,之后娇娇也只是给她发发牢骚,在和她谈完也就完了。
但是,在上周,她带娇娇去上课外班的时候,因为和那个同学在同一个课外班上课,就一起吃午饭。那个同学突然又情绪爆发,还尽然自己跑出去了,引起了大人们的恐慌。妈妈这才第一次发觉,这个孩子是如此危险,情绪如此不稳定。妈妈害怕这个同学对娇娇有负面影响,想要让咨询师和娇娇谈一谈,疏导娇娇的情绪,引导娇娇该如何对待这类的问题。——Psy525.cn
— 咨询经过 —
第一次咨询,全程是和妈妈的电话咨询。主要通过妈妈,了解娇娇最近的状态,以及她出现了哪些具体的情绪困扰和引发的行为问题。在反复确认了娇娇的一些具体反应和行为后,我也同样询问了一些妈妈对娇娇疏导的详细策略。
我发现,无论是在妈妈发现娇娇这个同学“真面目”之前还是之后,娇娇都只是在和妈妈发牢骚,在说完之后,并没有引起其它的行为问题,学习生活依旧。反而是妈妈,本以为自己的疏导非常成功,没想到这位朋友如此“危险”,她还非要缠着娇娇,这让妈妈觉得娇娇现在学习环境很不稳定,问题同学一定会给娇娇带来负面影响的。妈妈在整个电话谈话中,都处于一种焦虑、紧张的状态。
于是,在提供一些怎样疏导娇娇会发生的一些情绪问题的建议之后,我也用情绪疗法和妈妈一起重新审视了她的一些担忧和焦虑。让她感受现在真实的娇娇还有头脑中她觉得被问题同学影响后糟糕的娇娇之间的关联。妈妈反馈到到原来自己脑补出很多未发生的糟糕的情况,也是这些脑补让自己最近如此的焦虑,是自己,把问题严重化了。
第二次咨询,是妈妈和娇娇一起来的,我们这一次面询,进行了一次家庭谈话。
这一次的工作,主要是确认妈妈第一次信息讲述是否正确真实,还有了解娇娇对于自己这位问题同学的想法、认识。娇娇补充了妈妈不了解的,在学校的部分。她说,这个同学其实比她给妈妈讲的还要情绪不稳定,在班上经常发脾气,哭泣。一不如她意,他就发作了,这是班上同学们都知道的。但这个同学又极度的想要和她玩,即使她明确表达了自己现在情绪不好,不想和她玩,这个同学也会以送小礼物,课件主动找她等方法和她一起玩。娇娇觉得同学有时候也挺“可怜”的,就算有些不舒服,至今也仍旧会在学校和她互动。我又一次的确定,和这位问题同学在一起玩,有时候甚至是“可怜”她,这样会不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会不会耽误自己学习,或者和其他同学交往会有问题。娇娇明确表示并没有。只是有时候同学们会说她,说是她把问题同学弄哭了,这让她有些烦恼。但回家和妈妈说说,也就释怀了。
我肯定了娇娇对这位问题同学的友爱,随即和她一起探讨了这位问题同学对她的意义,以及。。。她惊讶的发现,原来只有问题同学有问题了,她们才能一起玩耍下去。问题同学只有抛出了又一个问题,她才能在这些负面情绪中再一次证明自己正面的积极价值。她一时没有回应,这种发现对她来说很有冲击力。但她明确的告诉我,她不想要这种友谊,她想要积极阳光的友情。
我和娇娇在妈妈的见证下,一起演绎了之后娇娇和问题同学的交往方式,并将一些未来可能会有的一些引发娇娇负面情绪的情景也展现了出来。娇娇说,她已经知道了怎么和问题同学相处了,当她来找自己玩时,她如果正好也想玩,她们就一起玩耍。如果她正难受或者有事的时候,她会明确告诉问题同学,用实际行动远离她,做自己的事就好。问题同学如果在班里大哭或者其他同学指责自己欺负问题同学了,那她会先和同学们说明情况,如果同学们还不理解进而影响自己的话,她就会找班主任老师,帮忙解决。
到这个时候,其实关于娇娇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情绪困扰的咨询已基本结束了。娇娇通过自己陈述,自己发现,自己感受,用自己的力量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也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
而娇娇的妈妈,也在此次的咨询中,见证了自己孩子的心力。她惊讶于自己的孩子原来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较弱,原来自己的孩子已经在她没发现的地方,成长为可以迎接风雨的小树。——525心理网
— 经验感想 —
我经常可以遇到将问题无限放大的家长,本来可能是一带而过的事情,但被家长的心绪放大,强化了事情本身,就让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变得不可解了。
娇娇妈妈的来电是及时的,在两次咨询过程中,妈妈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焦虑,缓解了自己的情绪,也从见证娇娇的成长中转变了自己的认知,她明白,是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了。
我很高兴,自己能用预防,而不是治疗的方法,化解了一场未来可能会升级的情绪大爆发。——525心理网
561次浏览查看最近访客于2023/4/14 11:49:19更新
您可能感兴趣的经验
525心理网,您身边的心理健康专家!
搜索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psy525_cn)关注我们